2月16日,由卓健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浙一互联网医院上线一周年。
△浙一互联网医院一周年启动仪式
在“浙一互联网医院再升级 助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强调:“浙一互联网医院的目的是探索互联网医疗规律,探索公立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出现之后如何拓展和延伸医疗服务,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那么这一年来,浙一互联网医院取得了什么成绩,获得了什么经验,又将往何处去?
周年答卷
现场,王院长告诉我们,自从教会了父亲使用浙一互联网医院平台后,老爷子就很少去医院了。
也就是说,无论身在何处,只需要手机、Ipad、电脑(浙大一院门户网站www.zy91.com,掌上浙一APP入口),“面对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配送、慢病随访等功能落在实处,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看三甲大医院名医专家。
卓健助力七大平台,浙一互联网医院全新亮相
1.分级诊疗平台
△北仑人民医院与浙大一院成功连线
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在浙一互联网医院开通分级诊疗平台后,不仅可以实现省市县的远程MDT会诊,并且设定了基于分级诊疗的转诊标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均能在分级诊疗平台中被上级医院查阅,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当基层患者达到转诊标准,可以在平台上“一键转诊”,浙大一院系统将自动为其优先安排床位等。当患者完成治疗适合转回当地,也通过“一键转诊”对接床位信息等,真正实现无障碍的双向转诊。真正实现省-县-乡三级医疗网络联动并破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难点。
2.国际病理会诊中心
一直以来,病理远程会诊都是在医院与医院之间进行,患者如果想要会诊都需要去当时就诊的医院办理会诊手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浙一互联网医院将这种医院与医院之间关系变为患者与医院的关系,即使在家里,患者只要拿着手机提供有效证明、就诊医院、病理号等,就可以完成浙大一院的远程会诊服务,甚至来自国外的医疗服务。
3.国际影像会诊中心
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传输,建立基于亚专科的会诊、教学、质控以及临床协同诊断,正在形成一个互联网+影像闭环,拉近医患距离,最大化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加深医生间的病例研究,搭建国际化会诊协作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完备切实的医疗方案。
4.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构建基于护理协同诊断、护理问诊/咨询、教学质控、健康保障(慢病管理、延续性护理、特殊人群护理等)体系的浙一互联网护理云学院,实现为基层医院患者提供远程护理指导和护理会诊服务,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和减少再入院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高医院各教学基地规范化培训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健全医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个体化培养培训信息数据库。
5.老年健康管理中心
△老年健康管理中心进行远程会诊
通过建立老年医疗保健群,让浙大一院老年病科医生、基层医院老年病科医生及老年病患者共同参与,为居家老年人及其照护者提供老年医疗知识的宣教、咨询及培训和便捷的网络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
6.慢病管理中心
△现场闸弄口社区服务中心与浙大一院进行了远程视频会诊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向、新的突破,通过对诸如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线上数据监控,实现慢病管理并提高管理效率,最终达到更好的二级预防效果。
7.处方审核和药物治疗管理中心
借助云技术和网络实现区域电子处方审核和不合理用药监督和预警,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适宜、经济。规范医保诊疗行为,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对个体患者的用药评估和用药整合及指导,保障个体患者的用药安全,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