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我们
返回上一级
【天下网商】掌上浙一:移动医疗样本
[发布时间: 2014-04-04 17:31:21  作者:天下网商  来源: 天下网商  浏览次数:]

通过移动科技,将医院健康医疗服务更透明化、日常化、简单化地呈现。说白了,就是通过智慧就医手机应用软件,将医院的全流程业务搬到手机上来。用线下的思维来琢磨,用线上的方式来推进,这就是尉建锋的移动医疗O2O模式。文 /池笑旖

跨界移动革命像一股热潮席卷而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所熟悉的领域。即使在壁垒森严的医疗健康领域,移动医疗App也已达2000多款。

当这种开放式创新、个性化设计以及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能力,与传统的医疗资源和刚性用户需求发生强烈的碰撞时,两者所迸发出来的商机和生命力看起来更具备持久性。

在众多医疗健康类App产品中,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浙一肝胆外科医生、留美海归医学博士尉建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扎根医院”的突围方式。

“浙医一院一天的门诊量在一万多人次”,面对医疗行业高度专业化和高度社会化的矛盾无法调和的现状,尉建锋想到了通过移动科技,将医院健康医疗服务更透明化、日常化、简单化地呈现在求医者面前。

说白了,就是通过智慧就医手机应用软件,将医院的全流程业务搬到手机上来。

用线下的思维来琢磨,用线上的方式来推进,这就是尉建锋的移动医疗O2O模式。

“通过便捷的手机客户端来简化医院流程,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尉建锋告诉《天下网商》记者,他希望“用手机架起医生和病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桥梁”形成医生和病人的闭环,当夯实用户基础,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和利用之后,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等盈利模式就不言而喻。 

现在,对于尉建锋和他的年轻团队而言,沿着这一盘脉络清晰的棋局往前走,从众多医疗健康类App中突围,并摸索出更成熟的商业模式,是一道必须完成的命题。

掌上浙一的缘起

尉建锋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医生。2007年,他从美国留学归来。有感于美国互联网医患互动关系,2008年,他做了基于手机短彩信的手机报,每周一篇“尉大夫手记”,主要写自己在临床时碰到的人和事,以此来普及医疗知识。到2009年底,他已经拥有十几万个订阅用户。

随着SP业务的没落、智能手机的兴起,尉建锋感受到一股潮流在迫近。“之前的SP业务,尽管有十几万的订阅量,但用户每天也就提三四十个问题”,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双向互动的刚需或许能“把医院的围墙推倒”。

最早设计移动应用产品时,尉建锋是冲着做大平台的目标来的,即搭建更加开放的大型医患交流平台。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在医生和患者角色的换位思考中,意识到现阶段大平台并不足以解决移动医疗的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首先是法律风险。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医院为医生承担了一部分法律责任。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院会出面协调解决,而不是让医生独自面对。但如果在在线问诊过程中发生了医疗纠纷,谁来保护医生?这个时候,“医生相当于在‘裸奔’,有问题只能自己承担,”尉建锋说。

其次是医生的属地。假设杭州的一位患者在线提问,而回答问题的医生远在北京,那么实际能够帮助这名患者解决的问题有限。但如果回答问题的是杭州某医院的医生,医患双方先在线上对基本情况做一些了解,然后约定线下就诊时间,对于这名患者而言,这就是一次极为有效的掌上就诊体验。

最后是留给医生的选择权。搭建一个公共平台,让所有医生都可以入驻,这并不等于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甚至可能出现反效果。譬如说,病人的问题常常会被一些时间更空余的普通医生抢答,而那些资历更高的医生反而会因为线下工作太忙而抢不到问题。

除却这三个根本问题,有着院墙内另一重身份的尉建锋对于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和垄断的现状看得更为清晰。像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App应用都提供问诊服务,但如果涉及疾病,患者仍然会选择去医院。当“移动医疗”和挂号、问诊、治疗、医药等环节脱节,那也就意味着失去核心的竞争力。曾经面对媒体采访,春雨CEO张锐在提到“移动医疗”四个字时仍然显得十分谨慎,强调春雨做的是“移动健康”,因为医疗是医院院墙内的生意,而健康更多是院墙外的生意。

“他们是‘圈医生’,我是‘圈医院’。”尉建锋说,“我的产品就是医院的移动端官网,对应固定的医院、固定的医生、可信的检查结果,所以我们的可信度更高,也能更快地解患者燃眉之急。”

智慧医院是怎么回事

所谓“圈医院”就是尉建锋2012年开始做的掌上医院。掌上医院就是将医院的全流程业务搬到手机上来,比如智能分诊、预约挂号、化验取单等等,它无意于搭建面向全国的开放问答平台,而是专注于为特定一家医院的医生和患者建立双向联系。

以“掌上浙一”为例,这是供浙一患者使用、实现快速挂号的应用。患者如果要向医生发起咨询,必须先登录,这就使得医患交流更具针对性,也降低了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

事实上,用手机挂号和取化验单以及医院周边导航等功能并不复杂,“掌上浙一”等产品在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专家在线”和“智能分诊”两个模块中,尤其是后者,已经成为尉建锋团队的专利产品。

“智能分诊模型涉及很多科室。”尉建锋说,“我们研发这项功能花了一年半时间,每做完一个科室就请相关科室医生亲自测试,前后有几十名医生参与研发。”

进入“智能分诊”模块,用户可以首先选择性别、年龄,然后根据人体模型选择不舒服的部位,譬如咳嗽,就可以选“胸部”,点击这个部位后,系统会显示一系列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譬如脓痰、气促、干咳、咳痰、咳嗽等以供选择,如同一个门诊医生面对面问诊。最后,系统会列出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可能性疾病,并依照疾病的发生率排列,推荐相应的挂号科室。

一旦通过智能分诊确定挂号的科室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挂号,并直接通过手机支付,成功后会收到一条短信。患者只需要按照短信上的时间和地点去找医生即可,无须像预约挂号一样再换取纸质挂号单。

“通过分诊系统,可以帮助患者节省盲目挂号的时间,减少重复排队的概率。”尉建锋说。

事实上,“掌上浙一”很多模块的设置,出发点就是为了缓解“就医难”、“就医烦”:实时挂号,意味着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排号,来决定什么时候去医院;取报告单,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查看化验报告、取单一键完成,还可以把报告在线发送给主治医生;科室医生,患者可以准确了解自己就诊医生的详情及出诊信息;健康百科,向患有疑难病症的用户提供集疾病库、药物库、急救库等需求为一体的信息查询服务,并实现与医院的在线互动;健康资讯,不定期地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制作专题,每日更新的健康新闻更是抓住了时事热点,对日常生活很有帮助。

移动医疗是典型的O2O模式,将移动互联网与线下服务体验结合在一起,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线下服务的交易前台。掌上医院就是基于这样的构想而产生的移动应用产品,“通过便捷的手机客户端来简化医院流程,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掌上浙一”受到欢迎在尉建锋的意料之中,目前的下载量达到20万。继“掌上浙一”之后,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又为杭州、宁波、温州、上海、青岛、湖南等省内外的9家医院开发了App,最新的“健康丽水”刚刚登陆安卓、iOS应用商店。

慢病管理营造圈子概念

“挂号是常规需求,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挂号,也可以通过其他平台挂号。”尉建锋说,“但慢病病人会对特定医院或者是特定医生产生黏性。像浙一每年产生10万个出院病人,其中慢病病人是最‘忠实’的用户。”

譬如,当一名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以后,需要持续服药半年至一年,这期间还要多次复查。以浙一为例,以前,医生会提前给患者开好各种单子,定期打电话通知其领药复查。而现在,这些工作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就可以完成:在每位患者出院之前,由主治医生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跟踪治疗方案,设置在手机应用中,定期向患者推送服药、复查提醒以及宣教资讯。另外,如果该患者来医院复查,医院会将检验结果直接发送到医生手机上。如果检查结果没什么问题,医生会通过短信告知患者;如果需要调整药物,就通知患者来复诊。这样一来,患者的依从性、治愈率和就医满意度都会提升很多。

同样的慢病管理也被用于肝移植术后病人。这种随时待命的监控预警系统,能帮助医护人员在病情恶化且医疗成本变高之前,找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以后对于慢病病人的管理会涉及更常规的病种。当流程理顺后,加入其他病种管理就更加简单。”尉建锋说。

事实上,尉建锋从未放弃过构建大平台的梦想,但对于他而言,所下的这盘棋,每一步都存在关联,当走到“慢病管理”这一步时,棋形日渐清晰。

创建公司之初,尉建锋先是打造了“掌握健康”这款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但随后他醒悟要先“把树种进医院”,当“根深”时才能搭建自己的大平台。于是,他一边陆续推出“掌上医院”系列,一边将“掌握健康”完善,刚推出的3.0版本开始营造圈子概念,通过聚集一批有相同症状的慢病病人,形成一个病人与病人互动的平台。未来,这个病患互动的平台将与“掌上医院”的慢病管理接驳。当这一步实现时,离尉建锋构建大平台的梦想就又靠近了一点。

“圈子为慢病管理打下基础,最终沉淀下来的东西将导到我的平台上。”尉建锋说,“医生跟病人之间的关系才是平台的价值。”

商业模式空间巨大

医生尉建锋,另一重身份是卓健科技CEO。作为创业者,他经常会被问及商业模式和盈利机制的问题,他坦言“目前还没有想得太清楚”。

纯粹从“掌上医院”项目来说,为医院做移动端的产品,以几十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医院,这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从目前的推进情况来看,效果远远超出预期。

但是,尉建锋还在琢磨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仍是把医生跟病人之间的关系理出来,形成医生和病人的闭环,借助这些App留住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当夯实用户基础,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后,盈利模式就能体现在广告、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等方面。譬如浙一以及宁波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将对病人可穿戴设备的心电数据展开收费管理,这就是能产生持续盈利的地方。

尽管尉建锋和他的团队已经在移动医疗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尽管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App已多达2000多款,但一些关键问题却仍未破冰。

“目标人群和真正使用的人群不相符。”尉建锋说,“大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人群年纪较轻,以白领为主,他们对健康的需求没有那么刚性。而我们的病患主体是40岁到60岁的人群,他们对新事物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另外一个有待破冰的问题是数据安全。在掌上医院的应用模块里有查取报告的功能,同时,患者还能将该报告在线发送给医生。而在医院的系统内,医生也可以根据医嘱号查到患者的情况。但假设未来掌上医院都汇聚在一个平台上,患者可以打破医院的界限,选择特定的医生,在这家医院做的检查结果想发送给另一家医院的医生看,这其中就会牵涉到敏感的数据安全问题。

“掌上医院目前不会主动保存患者的任何数据,经过患者授权后才能实现本地保存。”尉建锋说。 

作为新生事物,移动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对于尉建锋和他的年轻团队而言,沿着这一盘脉络清晰的棋局往前走,从众多医疗健康类App中突围,并摸索出更成熟的商业模式,是一道必须完成的命题。

邮箱: service@zhuojianchina.com | 电话: 400-008-1588 | 传真: 0571-88851766 | 地址: 杭州市钱塘区海达北路501号卓健大厦2号楼14、15层
Copyright © 2011-2023. 杭州卓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B2-20110422-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浙)-经营性-201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