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粽子沦为“化学物”,揭秘粽子的黑幕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0622 来源:掌握健康 ]

在食品安全饱受质疑的时代,粽子亦难独善其身,硼砂粽、返青粽和三无粽,构成了端午节食品市场的三大黑势力。
1、“硼砂粽子”危害消化
端午未至,我国的深圳等城市相继出现“硼砂粽子”。作为国家92年已明令禁止添加在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硼砂进入人体,经胃酸作用变成硼酸,在体内蓄积会妨害消化道酶的作用,急性中毒症状为呕吐、腹泻、红斑、循环系统障碍、休克、昏迷等硼酸症。成人摄入1~3克硼砂就会中毒,摄入15克即能致死。
专家指出,凡加入硼砂的粽子,用手摸均有滑爽感觉,并能闻到轻微的碱性味。
2、工业铜造“返青粽子”伤肝脏
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也被不法分子运用在粽子上,用来美化粽子的外观。只要在浸泡粽叶时加入上述两种化学物中的一种,就会让已失去绿色的原色粽叶重新返青,因此这种粽子被称作“返青粽”。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颜色会发黄发暗,绝不会有青绿色。
3、名牌粽子保质期内霉变,黑作坊“三无粽子”更防不胜防
由于粽子属于节日性食品,制作加工厂大多是季节性生产,因此,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和制作流程中的卫生很重要,而且制成后的保存亦颇为讲究。今年端午节前,上海市、辽宁锦州等地均出现了五芳斋、三全等名牌粽子保质期内发霉的现象。更何况很多小作坊,卫生、仓储及保存情况更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