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人面前就是个“小话唠”,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甚至能找到很多奇奇怪怪的话题。
但是在外人面前,就是一个安静的乖乖仔,寸步不离父母,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小声回答,完全判若两人。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首先,内敛的性格是中国人的特质,尤其是在孩童时期。经常有家长会因为孩子在生人面前不爱说话、不打招呼而感到困扰,也因此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训斥和管教。但是这种方式反而会弄巧成拙。
其次跟孩子自身的气质类型有关,有些孩子“自来熟”,一点也不怯生;有些孩子比较“慢热”,常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熟络起来。
再者,还有一方面也跟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有些孩子基本上很少接触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当突然身处一个陌生环境中,就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变得紧张焦虑、无所适从,于是便出现了暂时的退缩行为。
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面前也能表现的落落大方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的引导。
1、了解孩子的个性,不施加压力
如果自家孩子属于慢热型,家长不要急于给他施加压力,更不要不顾孩子的感受硬是让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父母需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舒适的社交环境,给他一些时间来缓冲,慢慢地孩子就会很乐意地表现自己。
2、让孩子走出家庭封闭式的“小天地”,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父母在日常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多跟人接触,让他多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逐渐扩大社交圈子,见多识广了,自然慢慢就没那么怯生了。
3、给孩子多一些鼓励,不要给他“贴标签”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人前表现得比较内敛时,就会解释说“孩子比较怕羞,比较内向等”。这些解释就像“标签”一样会让孩子更加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表现。父母需要做的是多给予鼓励,只要他在生人面前表现得稍微有一些进步了,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孩子自信心。
4、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社交榜样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时候孩子的处事风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需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社交的榜样,为人处事要落落大方,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就会受到父母这种积极的影响,变得大方出众了。
参考资料:
1、在家是话唠见生人就躲 孩子在生人面前不爱说话咋办
2、孩子在人前扭捏、不爱说话,不妨试试这些技巧!
3、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如何对待不爱说话的孩子?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
明天要考试了竟然还没复习,这是一种担忧。
一坐飞机就感觉会出事故,这是一种恐惧。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情,不敢看恐怖片、不敢坐过山车、不敢进鬼……
这是一种本能还是一种后天的影响?
《科学美国人》杂志就评选出了人类最害怕的十大事物,有你害怕的吗?
1、蛇
蛇,在人类恐惧事件中排名第一。我们的祖先为了在当时环境下生存下来,具有发现并且成功躲避蛇的能力,而这种恐惧感通过基因遗传至今,让我们的大脑中深植了对蛇的恐惧。
2、蜘蛛
女性对蜘蛛的恐惧程度是男性的4倍,这也是基因在作怪。原始社会中,女性在觅食中遇见蜘蛛为了保证母婴安全,女性会快速远离它。而男性会与大型动物进行搏斗,对蜘蛛根本不放在眼里。
3、电梯
不仅在电梯上,在公交车、购物中心等处也容易产生恐惧。因为密闭的狭小空间容易激发焦虑情绪,让人对环境产生极度不安全感。
4、陌生人
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统计,全美有1500万成年人患有社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这种病通常起病于童年或青春期,是明知过分但又无法控制。
5、高度
每时每刻都得想方设法避免恐高的“突发”,不敢乘透明电梯,更不敢站在阳台上,甚至连爬山都不敢尝试。站在高处大脑会不自觉对高度进行扩大化。
6、黑暗
对黑暗的恐惧来源于“未知”。熄灯后,眼前黑黢黢一片,不知道前方和身后会有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惧怕由此而来。在怕黑的人群中,孩子居多。
7、雷和闪电
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超过73%的人都害怕雷电天气。这是出于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因为许多身体伤害都与雷电有关,再加上巨大声响的刺激,更会加重恐惧。
8、飞行
害怕飞行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害怕飞机坠毁;另一种是害怕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抢劫、劫持等恐怖事件。这与平时听到的坠机事故有关,各种负面信息在人脚离开地面时更会不断跳出来。
9、狗
人们对狗的恐惧是因为自己被狗咬过或看见别人被狗咬。此外,还有一种人特别怕狗是因为他们一看到狗,大脑就发出信号“狗会咬人”的信号。
10、牙医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一项调查显示,1/5的人害怕看牙医。人们不愿看牙医的原因主要包括经过不愉快的就医经历、害怕打麻药和在冰凉的牙钻下的无助感。
参考资料:
1、恐惧心理:人类最为惧怕的十种事物
2、百科名医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