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上面这些孩子的特点,看上去每一条都足够令人头疼不已,似乎都是我们眼里不听话的孩子。
而“不听话”的孩子在别人眼中既不是乖孩子也不是好孩子。
听起来乖孩子和好孩子貌似没什么区别,但仔细想想,乖孩子真的就好吗?好孩子真的就必须乖吗?该怎么培养一个既乖又好的孩子,家长心里需要有个度。
1、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2、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并且制定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3、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的事。”
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
4、放手让他做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
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
让孩子“尝新”。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参考资料:
1、你想要个乖孩子?还是好孩子?
2、怎样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育儿课堂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
网上有个段子:
问:你为什么找不到另一半?
答:手机不好吗?为什么想不开?
科技在将空间距离无限缩短的同时,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眼前却只看得到小小的手机屏幕。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约1.2万名受访者中,七成人认为过分依赖手机而忽视当面交往的现象普遍存在。好友熟人相聚闲聊、晚饭后搬个小板凳坐在一起和街坊邻居侃大山的情景越来越少。
人是社会性动物,电话、网络无法替代面对面的沟通。在面对面交谈中,闲聊的好处尤其明显,特别是漫无目的地闲聊,即侃大山。
首先,“侃”通常是没有压力和危机感的,由于多为琐碎小事或趣闻八卦,即使意见不同,也不会面红耳赤。
其次,能够坐在一起侃大山的人多是意气相投的人,给出肯定反馈的机率更高,所以也更易提升自我价值,巩固自尊。
从某种角度说,侃大山有着类似“话疗”的作用,比如可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排遣寂寞等。经常和别人闲聊或者讨论艺术、音乐等让人感兴趣又轻松的话题,能有效提高老人记忆力。其健脑效果不亚于数独、填字、棋牌等健脑游戏。
1、消除负面情绪。闲聊八卦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负面情绪。即使与人调侃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也会使人更快从挫折中恢复过来,重新获得好心情。
2、增强自信。听到关于他人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八卦,都能帮助个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听到别人正面的故事,会具有教育意义,为提升自我找到方向;听到别人的负面八卦则会让人暗爽,趁机会让自己做的更好。
3、减少孤独感,获得安全感。看似浪费时间的侃大山,其实是连通外部社会,确认自己与社会不脱节的一种重要方式。闲聊内容大多集中在新鲜、热门话题上,所以无论讲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会在交流中强化自己是社会一份子的认知,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并获得安全感。
手机能连接天南海北,闲聊却能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不妨找一个阳光尚好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远离手机小小的屏幕,寻找心与心的沟通。
参考资料:
1、侃大山是健康一宝,牢记5点闲聊=“话疗” 生命时报
2、陈爱和.“话疗”——心灵的阳光.2003-02-01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