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高发季,被咬不能用手硬拽 2012/06/16

每年5--10月是蜱虫活跃时期,蜱虫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蜱虫成虫主要是吸附在动物身上吸血,常见的有黄牛、狗等家畜,吸足血后落在草丛中产卵。幼虫寻找新的宿主时可能将路过的人当成宿主,进行吸血。

蜱虫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除了毒性,蜱虫自身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还会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蜱虫叮咬部位常选择颈、耳后、腋下、大腿内侧等处。一旦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千万注意,它的嘴上有倒刺,不能硬拽。硬拽的话,残留的部分很可能拼命往皮肤深层钻;因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也不要直接用手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出现高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查看详细>
食用小龙虾讲究多,不吃虾头更安全 2012/06/15

每年的六到八月份,是小龙虾形体最为“丰满”的时候,也是人们享用的最佳时机。

“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生小龙虾中存在较高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同时有存在寄生虫的可能性,因此在烹调时应将小龙虾充分烧熟、煮透。

为保障“小龙虾”食用安全,应采购鲜活的小龙虾,并将小龙虾充分洗净,尽量减少小龙虾体表的微生物与理化污染物。

预先油炸过的半成品,在食用前的烹调过程中,更应充分烧透。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不能当餐用完的,应及时冷藏,隔餐小龙虾食用前应回烧并彻底加热。

另需注意的是,小龙虾头部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弃头食用更安全。

查看详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