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约上三五邻友,或者叫上老伴,边散步边聊会儿天,既锻炼了身体,又排解孤单。但从养生角度来说,散步也有一些讲究,就是步行时最好别说话,否则对老人的身体不好。
古人云:“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否则令人失气。谓行步则动气,复开口以发之,气遂断续而失调也。”意思就是说,散步的时候最好不要与人说话,说话时就要停下脚步,这样才不会伤气。
现代医学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说法。研究人员称,说话和呼吸属大脑同一区域控制,走路时不停地说话,大脑就会“一心二用”。如果边走路边说话,腹部肌肉的活动会明显减少,这也就预示着发生事故的风险将有所增加。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信号传输中断,腹肌力量也会减弱,对脊椎的保护作用就会下降,使老人骨骼出现意外的几率增加。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呼吸系统比不上年轻人,很容易疲劳、上气不接下气。
此外,近年来,各地空气质量明显下降,雾霾天越来越多,处在污染的环境中,说话越多,吸入的有害物质就越多。
因此,建议老年人散步时尽量少说或不说话,更不要和身边的伙伴大声聊天;如果散步时需要说话,建议先停下脚步,站定后再说;经常一起散步的老年朋友可以形成一种默契,通过肢体语言沟通,散步结束后再尽情享受聊天的乐趣;大风天在外也不要张大嘴说话。
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作为一剂“良方”辅助治疗疾病,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就不能离开“运动处方”的调整。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不如健康人,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冠心病患者,到底哪些运动适合冠心病患者?
1、步行。在平地上走步,运动强度可以因步行的速度调整,适合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可以一边步行一边调整运动的强度,除了平地走步,上坡、爬楼梯也是步行的方式,不过强度比较大,热量消耗比较多,仅适合心脏功能比较好的患者。
2、慢跑。强度、热量消耗比步行大,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预防肌肉萎缩,不过病情比较重、关节不好的老年患者不适合。
3、游泳。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水的压力和阻力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还能提高肺活量。如果冠心病患者对游泳不太擅长,在水中步行也可以。
4、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在加强心脏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腿部的运动,把血液从末梢血管输送回心脏,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形成“附带循环”。下肢功能不好的患者慎用。
以上几种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能锻炼心肺,使心血管系统能更有效、快速地把氧传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不过,具体的运动强度要根据冠心病患者的不同病情来定,一旦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要马上停止运动,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文来源:39健康网
| 上一页 | 下一页 |